弟兄姊妹们平安!
今晚继续由我为大家证道。本次证道的题目是:「起初的爱是如何失落的」。经文选自启示录二章 1-7 节。我们先来祷告:
亲爱的天父上帝,在此深切感谢你赐予我们这一周的平安,使我们又能在此聚会,倾听你对教会和众弟兄姊妹的教诲。求你保守以下的时刻,愿今晚的证道能蒙你的悦纳。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门!
在启示录第二章1-7节中,耶稣基督以教会之主的身份,写信给以弗所教会。在信中,耶稣对于以弗所教会所表现出的诸多美德予以称赞。但同时批评他们离弃了起初的爱。以前曾经在别的群讲过这篇道。但这两天发生的事,让我觉得,有必要将这篇道重新拿出来与弟兄姊妹们分享。希望能引起弟兄姊妹们的思考。
好,给以弗所教会的信是启示录中耶稣写给小亚细亚七教会的书信中的第一封。在这封信里,耶稣对以弗所教会提出的唯一批评就是他们离弃了起初的爱。耶稣的这个批评显然是针对当时以弗所教会所面临的一个最严重问题说的。但仅凭启示录的这几节经文,我们不知道耶稣所指的这个「起初的爱」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又是如何被以弗所教会丢弃的。所以我们需要借助其他材料来帮助我们理解耶稣这里想要传达的信息。感谢主!圣经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耶稣这里教导的参考材料。这个材料就是保罗写的以弗所书。所以我们先来大致总结一下以弗所书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回过头来分析启示录。
一、「起初的爱」是指什么
通观以弗所书,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贯穿于这卷书始终的主题就是爱。保罗将爱视为上帝拯救世界的力量,同时也是使世上的一切都重新合一的力量。保罗在信中讲到,上帝是因着他对我们的爱,在耶稣基督里救赎了我们。并且消除了彼此的隔阂,使我们在基督里融为一体。保罗在信中还说:「听到你们在主耶稣里的信心,和对众圣徒的爱心, 就不住地为你们献上感谢。」(弗 1:15-16)保罗因为得知以弗所的基督徒彼此相爱,而不住地向上帝献上感谢。在最后给以弗所教会的劝勉中,保罗还希望他们能够「用爱心彼此宽容」。(弗 4:2)
通过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描述,我们可以理解,耶稣所说的这个「起初的爱」,其实就是以弗所教会刚刚成立时,那些流溢于教会中的纯净炽烈的爱。这个爱源于上帝,浇灌在每一个以弗所基督徒的心中。以至于他们不仅对主耶稣基督的救赎怀有坚定的信心,而且彼此相爱。
这个保罗所称许的「对众圣徒的爱心」,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彼此宽容」。那么这个宽容是什么意思?就是即使我不赞同你的观点,我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你的观点中可能隐含着某些真理是我所不知道的。所以我不冒然论断,不会仅仅因为你跟我不一样,就认定我对你错。而且我们彼此间的观点分歧不会影响我们在主里的合一关系。你依然是我的兄弟姊妹,我依然是你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臂膀。这是宽容。
正是由于大家不以观点来定亲疏,所以大家可以在基督里同归于一。这个「对众圣徒的爱」也就由教会内部传递到世界各地,以至于保罗在囚禁中都要为他们不住献上感谢。因为他认为自己在以弗所付出的劳苦没有白费。
我们借着保罗给以弗所教会的信,明白了耶稣所指的那个「起初的爱」是什么意思后,再来分析为什么耶稣说以弗所教会「把起初的爱」离弃了。
二、「起初的爱」是如何失落的
既然当初以弗所教会有那么美好的爱的见证,那么为什么现在教会却离弃了这么宝贵的财富,以至于受到耶稣的指责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圣经文本和当时以弗所教会的历史处境,来认识以弗所教会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由于港口的盐化和淤泥堆积,今天的以弗所是一个地处内陆,浮在沼泽平原上的边境小镇,距离海边有几英里之遥。居民人数不过五千左右。但在两千年前,以弗所是一座非常重要繁华的海港城市,它是罗马帝国亚细亚行省的省会。居民人数达到 40 万或 50 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由于地处交通要道,所以在公元一世纪前后,以弗所不仅是亚细亚省最重要的贸易中心,而且也是文化荟萃之所。它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塞尔苏斯图书馆,收藏有12000卷书籍。它的露天戏院可以容纳25000 名观众。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是以弗所人。他著名的哲学观点就是世界的本质是一团遵循既定规律不断生灭的活火。他把这个规律称为逻各斯。
它的宗教文化也仿佛一个超级市场。各个宗教都在这里竞争皈依者。其中既有以亚底米神庙为代表的传统多神教,也有犹太教和基督教这样的一神教信徒。当时许多重要的教会领袖都曾在这里驻足,比如保罗、提摩太、约翰等。根据教会的传说,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就在这里终老。而且许多受逼迫的基督徒,在前往罗马受刑的路途中也要经过这里,以至于连接以弗所和罗马的大道以「殉道士大道」而闻名。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以弗所这个城市在当时基督徒心目中的地位。
除了一些正统的宗教之外,以弗所的民间信仰和迷信也十分盛行。我们看使徒行传中的记载,由于保罗的宣教,使得当时许多热衷于巫术的以弗所人摒弃了这种邪术,并且当众焚烧他们的书籍。(徒 19:19)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焚烧巫术方面的书籍可被视为一种反社会的行为。就象在基督教社会里,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焚烧圣经一样。由此可见当时保罗的影响力是何等巨大。
当然,在这么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的城市里,基督教一方面对社会施加着影响,另一方面,它也无法完全摆脱社会对它的反向影响。保罗在以弗所书中写道:「你们应当记得,你们从前按肉体来说是外族人;那些所谓在肉体上受过人手所行的割礼的人,称你们为未受割礼的。那时,你们是在基督以外,与以色列国无分,在带有应许的约上是外人,在世上没有盼望,没有神。」(弗 2:11-12)这说明以弗所教会是一个以外邦人为主的教会。所以它跟那些受过律法教育的犹太人教会很不一样。在外邦人教会里,信徒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世背景,他们的观念和习俗也是五花八门的。这些情况必然要反映到教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特别是,他们带来了许多不符合圣经真理的观念。尤其是一些威胁到教会生存的异端邪说。
比如,我们读过教会史的人可能都知道,在当时有一个对教会很有威胁的异端思想叫诺斯底主义。现代学者研究,耶稣这里所提到的尼哥拉党,可能就是诺斯底主义的信徒。诺斯底主义不承认耶稣是实实在在死在十字架上的。它还具有强烈的精英主义色彩,认为上帝的道只是秘密启示给少数精英的,对大多数人都是隐藏的。这些观念都对正在竭力对抗逼迫的教会构成致命的威胁。毕竟,如果耶稣不是实实在在地为我们死了,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忍受这些逼迫呢?
所以教会当时面临的处境就是这样的,外有犹太人和罗马当局的逼迫,内有各种错误思想的渗透。那么教会为了维护生存,就需要在内部进行思想审查和纪律约束。只有统一的信仰和严格的纪律,才能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以弗所教会作为一个由保罗亲自牧养过的教会,它恰恰有这个智慧和力量来抵御各种错误观念对教会的侵袭。耶稣称赞以弗所教会不能容忍恶人,并且有能力甄别假使徒、假教师。就证明了以弗所教会在这方面的工作是非常有成效的。但另一方面,恰恰是它拥有的这个能力,使它在履行教会正当职能的过程中,它的心思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生了偏转。就是说,它可能过于专注于抵御各种力量对教会的攻击,以至于自我的生存就成为它首要关注的目标,而遗忘了爱在教会中的中心地位。这时候它做事,特别是它对异端思想的审核,就不是凭着爱心做的了,而是出于对自我利益的关切。
我们可以想象,随着教会的发展壮大,它需要应对的挑战越来越多,越来越具威胁性,教会的气氛就与起初大不一样了。起初大家都是因爱心聚合在一起,并且彼此宽容,同心敬拜上帝。但现在,随着各种思想的渗入和信徒观念上的分歧,教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宗教裁判所。甚至上行下效,每个信徒都情不自禁地化身为宗教法官,互相审判,互相论断。彼此之间再也不是情同手足的弟兄姊妹,而是成了不可原谅的仇敌。你的观念和我不一样,你就是上帝诅咒的异端。那么我就有权力审判你、隔离你、追杀你,直到你向我认罪悔改,承认我的权威为止。
以弗所教会的例子就是这样。它置身于异教和假教师的包围之中,它有权利也有能力来纠正错误的教导,抵制异端邪说。但显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教会领袖们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权威和快感,他们的心思渐渐地转离了基督。也许这些领袖们还觉得自己是在为基督而做,也许他们每天都还在教导信徒要彼此相爱。但他们在处理具体事务时,所想到的已经不是基督了,而是他们自己的利益。当他们宣布某个人是异端时,他们也不再是出于对基督的爱和对真理的热情,而是为着巩固自己的权势,或者享受那种一言九鼎、掌控别人生死的快感。这时候的以弗所教会正如保罗曾经警告的那样:「我知道在我离开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顾惜羊群。」(徒 20:29)
本来上帝建立教会,就是要把在这世上受凌辱、受压迫、受歧视的人聚集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满有喜乐和平安的人间天堂。所以耶稣受难前告诫门徒:「如果你们彼此相爱,众人就会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 13:35)爱是教会的本质。这个爱不是空洞的教义上的一个术语,它是要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每个信徒生命当中的。当一个信徒刚刚信主时,当一个教会刚刚成立时,的确是很有爱的。但正如以弗所教会向我们提示的那样,如果我们被世俗和教会里的事务和复杂关系牵绊住了心神而遗忘了上帝的话,那么这个爱是会失落的。而当教会那起初的爱失落后,教会就不再是主的教会了。它就重新回落到这个世界中,与其他的世俗组织没有本质区别,徒然挂着教会的招牌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基督要警告那些有耳的人要回归他,并且重新点燃他们冷却的爱火的原因。
当然,我这里不是说,教会不应该强化纪律,不应该审查信徒的思想,不应该将一些言行不合基督徒体统的人清除出教会。不是!为了教会的生存,为了弟兄姊妹的平安,我这里要特别强调:只有一个信念明确、步调一致的教会才能在世界上生存。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代,严厉刚强的领袖实为教会之福。但问题是,当教会领袖和教师在做这些棘手的事时,你的初衷和动机是什么呢?你是为着主和弟兄姊妹做的,还是为着你自己呢?当你指责某个人思想异端时,你是因为他的言行与圣经不符,还是因为他的言行仅仅与你的信念、与你的情感利益有冲突呢?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你该不该做这些事,而是你是为什么而做这些事。为主做的和为你自己做的,性质大不相同,对教会的影响也大不相同。
所以我们看到,耶稣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中,将对教会的警告夹在对它事工的称赞之间,是很有道理的。这暗示,以弗所教会的问题恰恰是在它试图维护上帝、拯救教会的努力中产生出来的。是教会在履行正当职能时需要特别警惕的。魔鬼隐藏在细节中——这不是玩笑,这是残酷的生活现实。
三、对我们的警示
所以弟兄姊妹们,我们要特别警醒。我们的信仰生命、我们与主的联系、我们与弟兄姊妹的关系,都是由爱联结的。这个爱源于上帝。我们每天都需要从上帝那里支取这份生命能量。这就要求我们每天都必须仰望上帝,纪念上帝,以使上帝的爱流源源不断地浇灌在我们心里,由此我们才有力量去爱自己的弟兄姊妹和世上无助的人。但是,这世上发生的许多与我们利益攸关的事都会随时将我们的心神从上帝那里引开。所以,如果我们不警醒,我们就会慢慢地遗忘那活生生的上帝,回复到把自己的肚腹当成神的境况。到了这时,我们身份上还是基督徒,但我们的灵魂已经重新是个外邦人了。这样的事其实就在我们的教会中天天发生着。
比如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就是改革宗华西区会牧师王华生与秋雨教会牧师王怡之间的争执。其实说起来这件事在我看来真的不值得弄出那么大的风波。无非是王华生牧师在脸书上对「5.12事件」(详情自己查)说了点不同看法,于是就遭到王怡先生的署名控告,要求华西区会撤销王华生牧师的职务,并且向王怡先生认罪道歉。结果,华西区会在压力之下,命令王华生牧师删除他在脸书上的帖子,并且在两周内向王怡先生「当面认罪悔改」。
秋雨教会是中国现在深孚人望的著名教会。这个教会在王怡牧师的带领下,英勇不屈,顶着巨大的压力一次次地为主做出美好的见证。秋雨教会是中国教会的一面旗帜,它在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纪念、效法。但现在的问题是,为了政治方面的歧见,值得各方这么大动干戈吗?难道各人的政治观点就足以决定一个人的信仰成分吗?或者说,即使在当前的国情下,某人的政治立场的确反映了他信仰上的不成熟,那么这也值得对他大加挞伐吗?王怡要求王华生牧师向他「当面认罪悔改」。请问按照圣经,王华生牧师对王怡先生犯了什么罪?公开表达不同意见不是上帝赐予的神圣权利吗?
尤其讽刺的是,王怡先生还是宪政的大力鼓吹者。宪政是什么?就是一整套防止个人利用公权侵害私权的限权制度。而王怡这里恰恰就是利用教会的公权侵害了王华生的私权。所以我们从这里看到一个非常可怕的趋势,就是教会领袖们在利用上帝的名义和信徒的信任攫取了个人权势之后,他们就很容易忘乎所以,以至于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当成了上帝,得罪他就是得罪上帝。在个人野心和欲望面前,一切的知识、一切的教养、一切正常人应有的审慎和节制,都不存在了。只有那万国的荣华才是引领他们奋勇向前的动力。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所以弟兄姊妹们,那曾经流溢于我们心中的起初的爱,与撒旦引诱世人的万国的荣华,是势不两立的。当我们心中充溢着上帝的爱时,我们就有力量抵挡万国的荣华对我们心灵的腐蚀,最终我们将坦然无惧地站在上帝的审判台前。而当我们为着这世上的一切利益忘却了上帝的爱时,我们就将身不由己地成为那每天呼唤主名却最终被主抛弃的门徒中的一个。所以我们要警醒。与弟兄姊妹始终以爱心交通,是我们一辈子的信仰功课。耶稣曾经教导:当你在向上帝献祭前,你首先要想着有没有得罪过你的兄弟。如果有,你应该先与兄弟和好,再来向上帝献祭。(太 5:23-24)耶稣这里的教导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在爱心中与上帝、与兄弟交通。上帝不接纳自义的祭。所以我们每天查经祷告时,都要时刻省察自己的内心,看自己是否在有意无意之间做了对不起弟兄姊妹的事。越是事务繁忙,经济窘迫,这样的省察越是不可或缺。因为,我们忙碌忧心的时候,就是我们最无力抵挡魔鬼侵袭的时候。
今天的证道就到这里。下面我们做一个祷告:
亲爱的天父上帝,感谢你籍着主耶稣基督的显现,向你世世代代的教会和门徒传达出一个关乎我们生命安危的重大信息。提醒我们要时刻警觉,免得我们在与世界的争战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沦为世界的一分子,以至于无意中离弃了起初的爱和你的救恩。愿今晚你仆人的讲解能够将你希望教会领受的宝贵信息如实在传达给正经受患难和考验的弟兄姊妹。愿你的爱始终与我们同在,直到永永远远。阿门!